关于河北省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问题的建议

http://www.cndcaheb.org.cn/infodetail.aspx?newsid=1969

  河北省辖11个市、136个县(市)、1968个乡镇、49838个行政村、总人口6734.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297.7万人。全省土地总面积18.77平方公里。2004年底,全省耕地总资源9662.2万亩,其中常用耕地面积9000.9万亩,其中水浇地面积6689.7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9.2%。
  近年来,全省农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部署,紧紧抓住结构调整中心任务和农民增收基本目标,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积极扩大农业对外开放,认真落实农业和农村各项政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高,农民收入增长较快,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产量进一步提高。2005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9360万亩,比2000年减少1017万亩(比2004年增加355万亩);平均亩产277.6公斤,比2000年增加31.8公斤(比2004年增加2.2公斤),创历史最好水平;预计总产2598万吨,比2000年增加48万吨(比2004年增加118万吨);棉花生产呈现布局优化、产区集中、品种优良、能力稳定的新特点。2005年,全棉花种植面积860.2万亩,比上年减少143.7万亩,总产57.9万吨,减少8.6万吨。但是“十五”期间全省年平均棉花种植面积793万亩、亩产65公斤、总产量51万吨,分别比“九五”年均增加284万亩、12.7公斤和25.5万吨,面积由全国第7位上升到第4位,总产由全国第7位上升到第3位;蔬菜产业快速发展,播种面积发展到1822万亩,比“九五”末增加700多万亩,产量6187万吨,居全国第二位,人均占有量908公斤,居全国首位。设施生产突破700万亩大关,占蔬菜播种面积的40%以上。全省瓜菜总产值占种植业产值的40%以上,成为种植业中促进农民增收的第一主导产业;油料生产稳步发展,“十五”期间连续五年保持在150万吨以上,较“九五” 期间的100万吨增加30%。2005年全省油料播种面积829万亩,平均亩产175公斤,预计总产145万吨。种植业结构调整扎实推进,区域布局趋于合理,京山、京广沿线优质专用粮食、黑龙港优质棉花、冀东和坝上优质油料以及六大特色蔬菜产区等优势产业带初步形成。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优质专用小麦发展到1526万亩,占小麦面积的43%以上;优质抗虫棉基本普及;专用玉米、优质大豆、优质杂粮、薯类较快发展。食用菌、芦笋、中药材、花卉等高效经济作物快速发展,经济效益明显增加。
  作为全国十三个粮食主产省之一,河北省的农民增收问题始终受到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和重视。近两年来,在国家实施“两减免三补贴”惠农政策、农产品价格上涨及农业增产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农民收入增速实现两位数增长,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幅度。2004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71元,同比增318元,增加额是1997年以来最多的一年;增速11.1%。2005年,全省减免农业税11.3亿元,粮食直补6.5亿元,比上年增加7.2%;发放良种补贴资金1.59亿元,增加4倍;农机具购置补贴2650万元,增加130%。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农民人均现金收2661元,同比增加400.1元,增17.7%。其中,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11.2%,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现金收入增长35%,家庭经营非农产业现金收入增长1.5%,转移财产性收入增长13.9%。但是单纯从种粮收入看,今年种植粮食收入是下降的。据河北省物价局成本调查队调查,2005年小麦亩纯收益298.37元,比上年减少50多元,减幅15.88%。主要原因一是化肥、种子、柴油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增加所致。今年全省小麦每亩现金成本比上年17.84元,上升6.97%。二是小麦价格下降。今年每50公斤小麦出售价格为73.78元,比上年下降4.11元,下降5.28%。玉米每亩纯收益比上年减少32.79元。仅小麦、玉米两项,每亩就减收80多元。
  2004年种粮农民增收主要得益于价格因素,国家的“两减免三补贴”等惠农政策只是起导向作用,它对稳定粮食生产作用比较大。但对于促进农民增收问题,还需要在稳定政策性补贴的基础上,有效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服务业价格,再就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提高组织化,转移劳动力,提高农民的二、三产业收入水平。要促进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通过节本和增产来提高种粮效益,但增收的空间又很小。通过推广节水、节肥、节种、节药等节本增效技术,比如现在推广的测土配方施肥、精量半精量播种、旱作节水栽培技术都可以达到节约投入,节约生产成本的作用,一亩地能节约成本几十元,但仅靠这个对促进增收是非常有限。此外,通过推广优良新品种,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能够提高单产几十斤,也能增加效益几十元,但对增收也是十分有限的。
  二、在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增加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种植结构。发展优质专用粮食品种,比如优质专用小麦、专用玉米等,通过优质优价促进增收。也可以发展设施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等高效作物和特色作物,以此来增加农民收入。
  三、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国家要从政策、税收和资金等方面,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使其更好地带动基地和农户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生产。要大力发展粮油深加工,实现粮食加工增值。同时,要大力发展畜牧业,把粮食优势转化成畜牧优势。
  四、积极发展家庭多种经营。目前我省人均耕地只有1.4亩,每户经营耕地只有五六亩,绝大多数农户增收渠道已不在种粮上,而在稳定种粮效益的基础上,靠兼业经营增加收入。因此,在抓好第一产业的同时,鼓励农户大力发展二、三产业,
  五、转移剩余农村劳动力,扩大粮食种植规模,靠规模效益来增加收入。这就需要进行耕地流转,向种粮大户集中,把多余的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上来。
  六、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河北省是一个自然灾害发生比较频繁的省份,每年都有2000万亩农作物因灾减产,甚至绝收。尤其是我省水资源严重缺乏,干旱始终是影响我省农业生产的最重要的因素。我省有三分之二的耕地是中低产田,需要改造,提高土壤肥力,改善生产条件。因此,政府应增加财政投入,加强农田基础建设,发展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建设高产稳产田。
  七、控制和稳定生产资料价格。可以说,国家近两年给农民的各种补贴实惠,基本上被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给吃掉了。这个问题是农民最关心,也是影响农民投入的关键问题。国家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生产资料上涨,保护农民利益。
  八、要合理处理主产区和主销区之间的利益关系。种粮效益低,种粮财政收入增长慢,种粮食需要大量耕地和水资源,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种粮食是为国家做贡献,是为粮食主销区做贡献。但国家应该考虑,从主销区收取一定的粮食生产基金,给予粮食主产区适当的补偿,除了向粮食大县实行转移支付以外,还应给予主产区农民在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方面更多的投入。
  九、进一步增加对粮食主产区农民的补贴。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这些都很好,但数量少,覆盖面积小。我省粮食直补一亩地高的10元左右,低的只有4-5元。而北京和天津每亩地补贴三、五十元以上,国家应提高对粮食主产省的转移支付力度,提高补贴标准。国家给我省的小麦良种补贴面积占全省小麦面积的40%,也就是说只有40%的农户能享受到补贴优惠,仍有60%的农户享受不到。且小麦补贴标准太低,一亩地10元,补贴后的种子价格,还不足于调动农民更换良种的积极性,建议提高小麦良种补贴的标准,每亩提高到20元。国家给我省的玉米良种补贴只有两个县,共30万亩。而我省玉米面积与吉林、黑龙江一样,都在4000万亩以上,在全国排第三位。建议国家增加给我省的玉米良种补贴面积,使更多的农民得到实惠。
                            (民建河北省委主委、中阿化肥公司总经理武四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