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农用地污染土壤生态修复保障粮食安全的建议



当前土壤污染情况日益严重且对土壤造成严重的破坏,严重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全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2017年,河北省在全国率先启动农用地土壤详查,并已全面完成,初步查明了全省农用地环境质量状况。先后制定了《河北省“净土行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河北省净土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2020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

一、农用地土壤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布点采集样品不足,管理与专业技术力量薄弱。2019年1月编制完成的《河北省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报告》中共采集表层土壤样品22412个、深层土壤样品174个。而河北省拥有农用地1306.14万公顷,并且土壤污染存在区域性,因此该“详查”中采样密度不足。并且与大气、水体污染相比,专门的土壤环境管理部门成立较晚,基层配套的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技术人员不足,相应的修复技术不够成熟。

(二)土壤污染以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为主,难以修复。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多样,主要有:1、工业生产中如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行业等生产性活动造成的重金属污染。2、化肥、农药的过量施用导致土壤性质恶化,农药、畜禽粪便的不合理施用也会导致重金属污染,并且有些剧毒农药不易降解。3、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商业废水排放到河道,导致灌溉农田土壤受金属和有机物污染。我国土壤污染修复技术起步较晚,技术尚不成熟,因此土壤污染应以防治为主。

(三)宣传力度不够,保护意识薄弱。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等特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起步晚,群众对土壤污染状况、污染原因及危害认识不足。

二、关于农田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的建议

(一)控制源头,加强监管,预防为主。加强涉重金属行业企业的排查整治,利用好农用地土壤详查成果,针对详查发现的重点污染区域分析土壤污染成因,制定针对性的监测方案和风险管控方案。控制主要粮食、蔬菜种植地污水灌溉,强化对农药、化肥及其农用地膜废弃物等的使用监管。

(二)加强土壤环境监测,完善土壤监测体系。提高全省土壤样品采集密度,继续推进农用土地环境质量类别划分,依法依规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建立完善省、市、县土壤监测体系,定期监测土壤污染情况及其动态变化,并公布土壤环境质量状况。

(三)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及相应应急处理预案。进一步完善土壤污染相关法规,加强土壤污染相关企事业单位的监管、监督,做到谁污染谁治理。针对突发事件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省政府应责成有关部门和相关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生产经营者建立应急措施,做好土壤污染状况监测、调查和土壤污染风险评估、风险管控、修复等工作。

(四)加强土壤修复技术研发投入,加强人才培养。整合省内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科研资源,开展农用地污染监测、污染源解析、土壤污染修复等相关技术研究,加大相关研究经费投入,加强相关人才培养,加强对基层相关从业人员培训。

(五)继续执行化肥、农药双减政策,切实提高土壤活性。继续鼓励使用有机肥、含腐植酸肥料的使用,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鼓励农用微生物菌剂使用,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恢复土壤自净能力。禁止高毒、难降解农药的使用,鼓励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鼓励使用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方法防治病虫害。推动测土施肥技术,针对不同区域土壤作物营养需求制定合理施肥方案。

(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认知。印发相关环保科普宣传资料,向群众宣讲什么是土壤污染、土壤污染形成的原因、危害以及如何防治土壤污染。通过普及土壤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让群众认识并加强对土壤污染的防治,改善农用地土壤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