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 励初心——抗日硝烟铸就南就水村自强精神


学党史 励初心7-1.jpg

南就水村位于邢台市西部太行山区,是个仅有二、三百人的小山村。邢、邯、晋交界的深山区位置,加之周边幽深的山谷和巍峨的山峰,让南就水村充满了神秘色彩。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主力之一的八路军129师刘伯承师长、邓小平政委在附近开辟晋冀豫太行抗日根据地。1940年10月,刘邓首长经过细心研究,将八路军兵工部四所一分厂从山西黎城下赤峪村搬迁到南就水村,抗日的烽火从此开始在这里点燃。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南就水村群众积极投身到保家卫国、抗击侵略的斗争中。他们成立了民兵自卫队、妇救会、儿童团等抗日组织,为保证兵工厂的安全站岗放哨、侦察敌情、搜集原材料、运输武器弹药等。

南就水村的抗日活动很快引起了日寇的注意。1942年5月,日寇计划向南就水村发动进攻。提前获悉情报的驻南就水村八路军兵工厂立刻动员群众“空室清野”,组织兵工厂工人和南就水村民兵把机械设备和库存弹药运进周边山洞、山谷掩藏起来。5月25日,日军在村中搜查无果,下午开始搜山。当日军把兵工厂部分工人逼到老牛巷山梁时,为掩护工人们转移,南就水村民兵自卫队在对面山林向敌人开枪,但终因寡不敌众,自卫队队长王臣富、副队长孙立祥壮烈牺牲,孙老六、安永富、翟守贵等3人被俘。5月26日中午,日伪军再次大举搜山,包围了黑龙背,从三面把隐藏在山头的几十名群众逼到崖边。日军从人群中挑出10名青壮年,逼他们带路寻找军工设备,遭到拒绝后将他们挨个枪杀,并用刺刀将他们挑下悬崖。根据后来的统计,当天有36人惨遭杀害,当时,南就水村总共31户,125口人,在此次“扫荡”中遇难的有15户,共46口人,其中3户被杀绝,鲜血染红了南就水村周边的山川。这就是震惊当时的“南就水惨案”。

日寇的兽行没有吓倒英勇的南就水人,他们擦干血迹和泪水,主动参加八路军和支前队,坚持和日寇作斗争,为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贡献。2014年8月17日,日本铭心会和日中友好希望之翼(长崎)第12次访华团来到南就水村,对惨案的幸存者任双妮进行走访,并表示将把这些资料整理成册,让更多的日本民众了解这段历史。2017年任双妮再次接受邢周报记者采访,向人们诉说日寇的残暴、共产党八路军的抗日英勇事迹,向更多的人展示了这段共产党人血染的风采。

解放后,南就水村因为交通闭塞,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穷村”,“南就水,深山窝,整天不见人,出门就爬坡,肩膀能扛梁,村里穷户多……”,成为南就水村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困难吓不到南就水村民,改革开放后的1994年6月,在党支部村支书李全自带领下,全村男女老少“备棺铭誓”,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坚持与困难作斗争,他们用铁锨、铁镐等工具,肩挑背扛,终于在2006年10月开通了324米长的“莫难洞”过山隧道,修筑了长达8.5公里通往山外的水泥路,直通邢左公路,开启了南就水村有大路的历史,让这个偏远的小山村有了通往世界的康庄大道。南就水道路的修建,将邯郸武安景区和邢台景区连成一片,为太行山区的旅游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近年来,民建邢台市委和信都区相关部门与南就水村积极展开有效对接,努力挖掘南就水村传统村落文化和红色文化,发展农家乐和乡村民宿,有力地促进了太行深处的乡村振兴。今天的南就水村,植被覆盖率达98%以上,山坡上橡树、檞树、山榆、山桃等多种树木,山林里栖息着野猪、狍子、树豪、獾、山鸡、猫头鹰、喜鹊等多种野生动物,生长何首乌、丹参、黄芪、桔梗等多种名贵中草药。周围美丽自然生态景色,加上红色悲壮的抗日历史,让南就水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