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忆往昔 清明祭英魂



一一四烈士陵园位于河北邢台市威县世纪大街与朝阳路交叉口西北角。原址在旧县城东南角,后迁于现址。该陵园是为纪念1938年八路军攻打威县城时壮烈牺牲的114名烈士而立,于公元1946年,由冀南行署、军区肇建。今年清明节前夕,笔者再次与友人赴园祭奠英魂,接受党史教育洗礼。

随着“七七事变”,日本侵略军于1937年11月16日在大汉奸和梦九的民团的迎接下占领了威县城。从此威县人民就陷入了屈膝亡国的凄惨境地。广大民众整日提心吊胆,六神无主,惶恐不安。

共产党、八路军为配合全国抗日大局,救民于水火,于1938年1月13日,在威县鱼堤成立了以李林为书记的路西工委在寺庄成立了以王悦尘为书记的路东工委,用以加强领导威县的抗日斗争。下旬,八路军东进纵队开到南宫,骑兵连进驻威县鱼堤。2月16日在建立广泛抗日统一战线的感召下,威县李侍曾等人的地方武装改编为冀南游击二师。4月底,李部司令部移驻经镇。不久八路军东进纵队又通过曹王营常座端(和梦九的把兄弟)牵线联络,在李侍曾和贾建国的主持下,与和梦九的儿子和舒甲签署了和梦九临阵反正的协议。同时对威县的日伪军情况、社会状况、街道建筑以及县城周围交通、地形、地貌等进行了全面侦察。此时攻打县城的条件基本成熟。

5月9日黄昏,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徐向前、东进纵队司令员陈再道、政委宋任穷共同进驻威县抗日战斗指挥所(设在距城东北角约2里的一块坟地里),一起研究部署和指挥攻打威县县城的战斗。

攻击方案是:主攻部队为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九团的一个营攻击城东北角;李侍曾部在城东至张官寨一带埋伏打援;东进纵队骑兵连在县城以西侦察巡逻。另外从李侍曾部警卫连抽选7名战士随主力部队担任攻城向导。另外还有一位七里苏村的50多岁身背大刀的农民自告奋勇随军爬城。

10日凌晨正式对威县城发动了战斗攻击。七里苏村的农民英雄第一个爬云梯登上城东北角城墙。战士们通过进一步强攻,部队很快进入县城内东北角区域。随后按计划展开对东、北城门内侧的攻击。时间不长,驻县城的130余名日军已在反抗中被歼20余人。有鉴于此,日清水旅团司令三好桃园急忙想通过电话通知附近碉堡支援县城,但是通信电话线早已被我方切断。就在日军慌乱应付之际,我军战士趁机迂回包围龟缩在碉堡内的日伪军,准备全歼敌人。此关键时刻,和梦九背信弃义,不但不协助我军歼敌,反而带领所辖民团300多人从北门处沿北城墙向东进攻我八路军攻城立足点,同时日军也趁机反扑。在我军腹背受敌和被日军火力压制的攻击下,我攻入城内的八路军战士倒下一片,伤亡惨重,破城战斗严重受阻。在此方向剩余尚在战斗的几十名战士被迫滚入塌陷坑内隐蔽还击。不久,民团赶到隐蔽坑前,和梦九将一土制燃烧炸弹投入我隐蔽坑内。随着一声闷雷似的炸响,随即烈焰腾腾、浓烟滚滚,我八路军战士陷入一片火海中。战士们忍着灼热的烈焰,投出仅剩的手榴弹后全部壮烈牺牲。其余攻城战士为摆脱被动局面和避免白天作战,被迫于拂晓时分撤出战斗。

战斗中,我军共牺牲连以下指战员114名,除李侍曾部警卫连战士3名和两位农民外,全部为我689团战士。

攻城战斗虽然失败了,但也沉重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使城内敌人惊恐万状,惶惶不可终日。至15日,城内所有日伪军一股脑弃城而逃。此后,有长达8个多月的时间,邢台、威县至临清等冀南一线一直为我抗日政权所控制。同时也深深播下了抗日的火种,为中华民族抗战的全面胜利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这次战斗,攻城之猛,入城之速,充分表现了八路军战士的顽强战斗精神和中华民族的抗日英雄气概。其影响和意义已被历史所证明,铭刻史册,永不磨灭。

抗战胜利后,大汉奸和梦九被我四专区活捉。于1945年12月12日在威县召开公审大会并被判处死刑。

  为民族解放而牺牲的英烈浩气长存,侵略者及其走狗汉奸遗臭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