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义青:加快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河北日报丨加快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jpg-1.jpg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是从源头上推动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关键,是尊重生态规律,按照生态产品的公益性和经营性双重属性,把握好生态保护与开发的平衡点,建立生态保护与经济开发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

通过建立健全生态产品调查监测机制和评价机制、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机制、生态产品保护补偿机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保障机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进机制,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多样化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选择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是从源头上推动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作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我省承担着京津冀区域特别是首都优质生态产品供给的重要使命,要进一步提升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加快推进我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重大意义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现实要求。生态产品是指生态系统为人类福祉提供的最终产品或服务,包括物质产品供给、生态调节服务、生态文化服务等有形产品和无形服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物质产品和文化产品均得到了极大丰富,而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不足成为明显短板。而且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态问题越来越重视,对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这是对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积极回应,是满足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选择。构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政策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才能从源头上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绿水青山守得住、守得久,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的生态和物质支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推动绿色转型,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必然要求。我省是全国地形地貌类型最为齐全的省份,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系统多样,然而粗放式发展导致的环境破坏和生态退化一度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掣肘因素。近年来,我省通过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森林、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已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具备了能够持续产出优质生态产品的自然条件。在此基础上加快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经济与环境、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矛盾。要从我省实际出发,把握历史窗口期和战略机遇期,激活山水林田湖草沙等生态资源资产,使提供生态产品与提供农产品、工业产品和服务产品一样具有显著经济效益,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维护区域公平发展权益、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实际看,过去一段时间,由于缺乏有效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一些地区为发展经济不惜牺牲生态环境,也有一些地区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却陷入生态高地与经济洼地重叠并存的窘境,这也是导致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实践表明,只有大力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地方政府和当地居民从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优质生态产品供给中受益,让提供生态产品的地区和提供农业产品、工业产品、服务产品的地区同步发展,才能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推动共同富裕打开新通道。

正确处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前提和基础,这需要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与固定储量的矿产资源不同,生物资源等可再生资源能够为人类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态产品,前提是本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态度,将生态开发速度控制在资源再生速度之内,将经济发展规模限制在生态承载力范围之内。对于生态环境资源富集的地区,重点是进一步打通生态产品溢价增值的通道,提高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能力;对于生态脆弱的地区而言,关键是提高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而不是急于将现有的生态资产变现。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关键,是尊重生态规律,按照生态产品的公益性和经营性双重属性,把握好生态保护与开发的平衡点。一方面,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以严格的生态空间管控保住生态资源存量,以保护修复提高生态资源增量。另一方面,要在保障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充分挖掘、释放绿水青山中蕴含的产业价值,促进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加强对生态系统的科学认知,努力建立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

正确处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塞罕坝机械林场就是一个成功范例。半个多世纪以来,几代塞罕坝人久久为功,通过育林营林偿还了生态欠账,创造了从高寒荒原重回美丽高岭的绿色奇迹,为全世界展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样本。在此基础上,塞罕坝机械林场按照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重的原则进行二次创业,通过发展森林旅游、苗木销售、碳汇交易等绿色产业,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经济模式,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绿色经济优势。塞罕坝机械林场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力打造和保护好绿水青山这一宝贵的公共产品,实现对生态系统的多功能利用,良好生态环境就能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

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多样化路径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一项创新性工作,要切实贯彻落实好《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要求,有效解决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等难题,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一是建立生态产品调查监测机制和评价机制。推进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开展生态产品信息普查,摸清各类生态产品数量、质量等底数,这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前提;建立生态产品价值评价体系,适时制定价值核算规范,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关键基础。我省自然资源确权工作已经展开,承德等地先期开展了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工作,要继续推进这一工作,清晰界定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主体,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信息基础和产权基础。

二是健全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机制。主动谋划、系统推动生态资源的产业化经营和市场化交易,形成健康的自我造血机制。借鉴浙江丽水、福建南平等地经验,重点探索品牌赋能机制、碳汇交易机制、生态银行机制、共生增值机制等市场化路径。大力吸引京津投资者、科研团队和拔尖人才参与我省生态修复、生态旅游、医疗康养等高端重大生态产业项目,推动多业态融合发展,提升生态产品附加值。

三是健全生态产品保护补偿机制。完善纵向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对提供生态产品的地区实施生态补偿;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健全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担机制,通过区际生态补偿促进生态功能区发展权和环境权相平衡。比如,我省要与京津开展协作,通过生态产品价值联合评估机制,将现有的区际生态补偿协议长效化、制度化、规范化,推动补偿标准与实际生态效益挂钩。按照“谁受益、谁补偿,谁保护、谁受偿”的原则,通过对口协作、产业转移、共建园区等多种方式,促进生态产品生产区和消费区良性互动。

四是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保障机制。在政府层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考核机制,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在社会层面,构建“生态环境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破坏者赔偿”的利益导向机制,加大绿色金融支持力度。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为统领,与国有林场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家公园体制改革等工作有机衔接,联动推进农村产权、金融改革,为乡村振兴释放源源不断的生态红利。

五是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进机制。加强组织领导,推进试点示范,按照先易后难、重点突破原则,循序渐进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深入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鼓励试点区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和成果发布、生态资源权益市场创设、可持续经营开发、保护补偿、评估考核等方面先行先试,探索符合我省实际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作者武义青系民建河北省委副主委,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区域绿色低碳发展研究院研究员;作者张云系河北经贸大学区域绿色低碳发展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