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神丨“三牛”精神


一、精神内涵


为民服务懦子牛
创新发展拓荒牛
艰苦奋斗老黄牛

我们要深刻铭记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百年艰辛历程,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永远保持慎终如始、戒骄戒躁的清醒头脑,永远保持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奋斗韧劲。
——2020年12月31日,习近平在全国政协举行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

二、精神介绍

不等扬鞭自奋蹄——“三牛”精神述评
 
  农历辛丑牛年到来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永远保持慎终如始、戒骄戒躁的清醒头脑,永远保持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奋斗韧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前进。” 
  这是百年大党再次踏上新征程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同志提出的殷切期望,激励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发扬“三牛”精神,团结奋进,在变局中开创新局。
 
为民服务:俯首甘为“孺子牛”
 
“共产党是干什么的?是为人民服务的,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所以我们要不断看有哪些事要办好、哪些事必须加快步伐办好,治理好黄河就是其中的一件大事。”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东营市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发人深省。 
  从“日穿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的苏区干部,到“为人民利益而死”的张思德,再到雷锋、焦裕禄、孔繁森、廖俊波……一百年来,一代代共产党人始终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笃行在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大道上,永怀公仆情、甘为孺子牛! 
  在有着“湖南屋脊”之称的壶瓶山上,一条高悬于山巅的19公里“天路”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2016年以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天路扶贫队长”张忠富不知道在这条路上走了多少次。这个从湖南常德石门县文旅广体局到金河村驻村帮扶的干部,走破了好几双鞋、写满了十多本民情日记,带领村民修通了这条走向山外的“天路”,又把泥巴路“升级”成水泥路。 
 
1.jpg
2019年10月15日在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金河村拍摄的张忠富。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山高路远,他有时不得不在村民家留宿。随身的背包,鼓囊囊塞满他给村民带的“礼物”:养蜂技术手册、孩子的文具、老人的降压药……他牵头发展的野茶、野蜂蜜、中药材等产业成功落地,让过去最穷的角落洒满幸福阳光。 
“他就是我们的贴心人,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我们需要他继续留下来。”金河村脱贫后不久,石门县委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留人”申请,上面按着村民76个鲜红的手印。 
  这满是鲜红印记的恳请,饱含人民对党的信任,让张忠富热泪长流。 
  如今,留在山里的张忠富更忙了,“每天都想着怎么搭上乡村振兴的快车,除了努力增加老百姓的收入,还要满足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彰显着中国共产党服务人民的最根本底色。 
“一代代共产党人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孺子牛的精神内涵。”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副教授曾毅说,从党的七大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入党章,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人心,再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坚持人民至上”的历史经验总结,为人民服务的孺子牛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2.jpg
2021年2月5日,张忠富(右)在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金河村脱贫户邓先鹤家中与他一起贴春联。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创新发展:开拓进取“拓荒牛”
 
  多年来,深圳市委门前的《开荒牛》铜雕吸引着人们参观、拍照。它致敬着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创造“深圳奇迹”的拓荒者、闯关者、先行者。 
  埋头奋蹄,一往无前,是共产党人开拓进取的姿态! 
  东北大地,寒风凛冽。60米高的野外井架上,“钢铁1205队”的队旗迎风飘扬。大庆油田钻探工程公司钻井二公司1205钻井队是铁人王进喜带过的钻井“铁军”,新的“战场”是易塌、易漏、易井喷的页岩油井。钻井队长张晶紧盯着钻井进度,全体队员开足马力,迎风作战。 
 
3.jpg
2019年6月27日,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队长张晶在钻井平台上望着远方。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2021年11月14日,位于大庆油田古龙页岩油2号试验区“GY2—Q1—H4”井场,1205钻井队钻进至设计井深5156米,顺利完钻,创造了13.77天的钻井周期新纪录! 
“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60多年前,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新中国建设者从一穷二白起步,以筚路蓝缕、开拓进取精神创造了大庆油田、中国一汽、红旗渠、“两弹一星”等举世瞩目的成就。 
  包产到户点燃“星星之火”,兴办经济特区“杀出一条血路来”、解放思想迈向“科学的春天”……拓荒牛精神在改革开放的春潮中赓续,成就波澜壮阔的东方传奇。 
  今朝,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前进路上的各种风险考验,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拓荒牛精神,张扬着新时代勇闯改革“无人区”的豪情—— 
  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浦东新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海南自由贸易港扬帆远航……“拓荒牛”开辟出一方方沃土,拓展出一片片天地。 
 
4.jpg
2019年6月27日,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队长张晶(右二)与工人们在进行作业。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艰苦奋斗:不负韶华“老黄牛”
 
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厦里,一面长60米、琉璃材质的荣誉墙,镌刻着4000多名建设者的名字。 
“每个人都了不起!” 
  每一个亮眼成绩,源自党带领亿万人民的艰苦奋斗。由此凝结的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精神,写满神州大地—— 
  凌晨五点半,山野无声。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制冰队副队长朱永涛穿着冲锋衣,脚踩冰爪,手握修冰刀,迎着零下20摄氏度的山风,紧贴着冰面,把赛道平整度和光滑度手工打磨至最佳状态。 
  在即将举行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雪车比赛将以最高超过13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进行,赛道每一处曲面、角度都事关重大。 
 
5.jpg
2021年1月27日,朱永涛在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100多天以来,朱永涛每天累计养护的制冰面积超过280万平方米。 
  晚上7点,寒风正烈。穿好防护服,拉开车门纵身上车,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森林消防专业大队车辆管理股工作人员何晨投入到新一轮的抗疫中。这个班次,他要工作到第二天早晨7点。 
  在持续几周的中俄边城黑河战“疫”中,37岁的何晨负责密接人员的转运工作。到确诊病例“零新增”时,他已经运送了100余位密接人员,长时间佩戴口罩的双耳磨破了皮。 
 
6.jpg
2021年1月27日,朱永涛在清扫冰面。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老黄牛精神,贵在夙兴夜寐、水滴石穿的实干品质和坚韧意志—— 
  创造“荒原变林海”人间奇迹的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让10多万山区人民摆脱贫困的“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甘洒热血捍卫祖国领土的一个个边疆卫士…… 
“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是我们党人民至上、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等光荣传统的生动表达。”曾毅说,“三牛”精神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品格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让中国共产党人为民、进取、奋斗的形象更加贴近人心、打动人心;“三牛”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各种精神一脉相承,具有“穿透时空的持久力量”。

三、精神论述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民族复兴辛勤耕耘勇往直前——“三牛”精神述评 

立足百年风华,放眼千秋伟业,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须臾不可缺席。 
2021年6月29日,为迎接党的百年华诞,“七一勋章”首次颁授。两院院士陆元九,为我国自动化研究与发展作出开拓性贡献,年近花甲仍重返科研一线,为中国航天事业殚精竭虑;“生命的保护神”吴天一,从事高原医学研究50多年,提出高原病防治救治国际标准,诊疗救治藏族群众上万名;群众心中的“活雷锋”王兰花,十多年如一日热心解决社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先后为居民解决各类困难7000多件,成为志愿服务的闪亮标杆;“钢铁缝纫大师”艾爱国,把焊工活儿这件事干到极致,攻克数百个焊接技术难关…… 
29位“七一勋章”获得者,他们的伟大与崇高不是因为一时一事,而是来自数十年如一日的立足本职、默默奉献,以埋头苦干践行初心使命。 
2021年是农历牛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强调,在中华文化里,牛是勤劳、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人们把为民服务、无私奉献比喻为孺子牛,把创新发展、攻坚克难比喻为拓荒牛,把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比喻为老黄牛。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不用扬鞭自奋蹄,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辛勤耕耘、勇往直前,在新时代创造新的历史辉煌!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百年长路上,哪一步不需要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哪一步没有饱含着劈山开路的拓荒牛豪情,哪一步不是浸透着老黄牛的汗水?“三牛”精神所描绘的,恰是百年来无数奋进在祖国各地、各行各业的共产党员的生动群像。 
1.为民服务、无私奉献 
孺子牛,原意指父母对子女的疼爱。真正让孺子牛成为为民服务、无私奉献象征的,是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诗句。鲁迅曾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民族的脊梁。100年来,无数共产党人用他们的一生,为“孺子牛”和“民族脊梁”做着各不相同却又殊途同归的注解。 
3天跑4座城市,会见6批客商;乘坐的公务车4年跑了36万公里,平均每天行驶约250公里;生命的最后45天,有22个晚上在开会,14个晚上外出招商或出差赶路……福建南平原市委常委、副市长廖俊波始终夙夜在公、勤政为民。他的同事回忆,廖俊波常挂在嘴边的话是“等不起啊,等不得!”因为他恨不得一天能有48小时,这样他就能为百姓再多干些事。 
“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说出这句话的共产党人,叫孔繁森。他一生两次进藏工作,因车祸不幸殉职。这个出事时身上只有4天前写下的“关于阿里发展的12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文件和8元6角钱的共产党员,用生命践行了“只为万家能团圆,九天云外有青山”的誓言。 
1986年,从云南保山地委书记任上退休的杨善洲来到光秃秃的云南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20年带领大家植树造林7万多亩,修建18公里林区公路,架设4公里多输电线路,使深居大亮山的村寨农户通电通路。临终前,他把价值几亿元的森林送给大山里的群众,把20万元奖金里的10万元捐赠给学校、6万元捐给林场,只留下4万元给老伴儿养老送终…… 
2021年9月25日,57岁的福建省福州市公安局局长潘东升倒在了工作岗位上。从警37年来,他始终饱含为民情怀,甘于奉献。“他就像陀螺转个不停,把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提上来了,自己却倒下了。”他的同事痛心地说。深夜两点指挥核查警情,部署节日安保工作,到重要场馆检查安保事项,部署出台第四批“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就在牺牲前的几天,潘东升仍在连轴转。用责任托举信任、用生命践行使命,潘东升用无私奉献的孺子牛精神护一方稳定,保一方平安。 
为民,是孺子牛的价值所向;奉献,是孺子牛的行动旨归。100年来,无数孺子牛的身影,化作河南兰考的千顷澄碧、江苏开山岛上的红旗猎猎、脱贫攻坚一线的劳动号子,更多的,是化为老百姓的称赞与口碑。 
立志千秋伟业,踏上伟大征程。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孺子牛精神永不过时。只要我们始终站在时代潮流最前列、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就必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创新发展、攻坚克难 
在广东省深圳市委的大门口,有一座铜牛雕塑,铜牛昂首蹬腿,筋肉强健,正在将一个深埋在土地里的老树根连根拔起。这头牛,是深圳40多年来创新发展、攻坚克难的象征。 
1979年7月,深圳建设蛇口工业区的“开山第一炮”震醒南国大地。伴随着这声嘹亮的“发令枪”,全国最早的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住房商品化改革在这里试点,全国第一家外汇调节中心、第一家股份制企业、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在这里诞生,全国土地使用权拍卖“第一槌”在这里落下……40多年来,“深圳速度”完美诠释了现实版“沧海桑田”。如今铜牛昂首依旧,它脚下的土地早已日新月异。雕塑旁的墙壁上,“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进”的大字熠熠生辉。 
创新发展,攻坚克难,是中国共产党人与生俱来的鲜明品格。在诞生之时,建党先驱们就立下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豪迈誓言。正是有了创新发展,攻坚克难的底色和底气,中国共产党人不断与时俱进,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数次飞跃,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每一个宏大历史叙事,都是由一个个故事汇聚而成的。负载中国号奔腾前行的,是各领域、各行业铆足劲往前走的“拓荒牛”们。 
著名核动力专家、中国核动力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面对这么多头衔,彭士禄生前更喜欢称自己“永远是一头核动力领域的拓荒牛”。1958年,中国研制核潜艇工程启动。面对技术封锁,我们只有几张模糊不清的外国核潜艇照片和一个玩具模型。受命主持潜艇核动力装置论证和主要设备前期开发的彭士禄和同事一起奋发攻坚,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20世纪80年代,彭士禄又受命投身到核电站的筹备和建设中去。从第一代核潜艇,到大亚湾核电站,再到秦山二期核电站,正是以彭士禄为代表的一代核动力科学家,推动我国核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 
2021年5月20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宣布,“中国天眼(FAST)”再次取得重磅天文成果——新发现201颗脉冲星,包括一大批暗弱脉冲星。建在贵州深山里的“中国天眼”,对选址的要求很苛刻。当年,“天眼之父”南仁东带着团队翻山越岭,对1000多个洼地进行比选,又实地走遍上百个窝凼。艰苦的环境,没有挡住他们的脚步。因为,再大的困难,也压不垮有信仰的人。
南仁东曾说:“FAST如果有一点瑕疵,我们对不起国家。”怀揣着科学报国的理想信念,南仁东和团队以拓荒牛般的劲头,日夜攻坚,一朝突破。“中国天眼”的建成书写了国际天文学领域的奇迹,这项完全由我国自主研发、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成为中国科学家在科技领域劈波前行的鲜红旗帜。 
如今,中国自主三代核电站华龙一号、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北斗三号全球定位导航系统、国产最大盾构机京华号……正是无数次创新发展,克难攻坚,让多少不可能在这片土地上变为可能,让多少理想变成现实。“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着陆器……正是无数次创新发展,克难攻坚,梦想到达的地方,终有一天脚步也会到达。 
今天,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深刻复杂的外部环境变化,无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还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拓荒牛精神都不能丢。过去,我们靠一往无前的拼劲和风雨无阻的干劲,让创新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新时代,“拓荒牛”精神依旧激励我们于万千荆棘中杀出血路、不畏险阻矢志奋斗,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注入澎湃动能,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辉煌业绩。 
3.艰苦奋斗、吃苦耐劳 
“七一勋章”获得者石光银有个习惯,只要发现有枯枝冗叶,他都会本能地停住脚步,把无用的枝叶清理掉。治了一辈子沙,种了近40年树,修枝剪叶对石光银而言早已形成肌肉记忆,牢牢刻在这位陕北老汉的身体里。 
石光银的家乡在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自打记事起,黄沙漫天、狂风四起就是常事,恶劣的自然条件让石光银和当地的乡亲们叫苦不迭。那一年,石光银承包了3000亩的荒沙,成为榆林承包荒沙第一人。铁了心要和黄沙斗到底的石光银带领乡亲们治沙造林,他们吃住都在沙地里,饿了就吃又干又硬的面饼,渴了就喝浑浊的沙坑水……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石光银和乡亲们与荒沙碱滩不屈斗争了40年。如今,曾经寸草不长的狼窝沙已是绿洲一片,清脆的鸟叫声此起彼伏。 
今年6月29日,当石光银接过沉甸甸的“七一勋章”时,他说道:“对我而言,生命不息,治沙不止。一辈子当个老黄牛就对了!” 
千里马引人瞩目,老黄牛更加可敬。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以来,无数共产党人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着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老黄牛精神,为党和人民默默奉献、鞠躬尽瘁。 
2016年4月,“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因心脏病突发逝世。这位既不拿农民给的报酬,也不持企业奖励股份的“最美奋斗者”,用30多年间完成28项山区开发研究成果,让140万亩荒山披绿,帮助10万农民甩掉了“穷帽子”。 
2020年1月20日,火车上钟南山面色凝重、闭目皱眉的照片让无数人感动。刚刚告诫大家不要去湖北武汉,84岁的钟南山却冒着未知的危险亲自赶往武汉。 
这样的名单,还能列很长:从扎根大山的“燃灯者”张桂梅,到“一生只为一事来”的支月英;从用一根扁担挑起山乡希望的张玉滚,到多年在悬崖天梯上接送学生的李桂林夫妇……正是许许多多像他们一样的乡村教师,用坚韧和奉献托举起大山孩子的梦想。 
这样的故事,还能讲很多:战争年代当开国将军,和平年代却坚持回家当农民的甘祖昌;放弃优渥的海外生活,为“两弹一星”事业不幸牺牲的郭永怀;将生命定格在脱贫攻坚路上的黄文秀……他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立足本职、默默奉献,跬步积成千里遥,小流聚成江海阔,最终汇聚成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前行的磅礴力量。 
“七一”前夕,全国共有710多万名为党和人民事业兢兢业业奋斗一生的老党员,获得“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他们的名字我们大多无从知晓,他们的执着和奉献让我们肃然起敬。 
截至2021年6月5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514.8万名。“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建党百年来,正是党团结带领人民,让一个曾经百废待兴的国家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让一个饱经磨难的民族接近复兴梦想。 
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我们要传承发扬“三牛”精神,辛勤耕耘,一往无前,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