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先贤:黄炎培


W020080814373265413667.jpg


黄炎培



黄炎培不仅是教育家,还是实业家们的组织者,在漫长岁月中又是同共产党合作进行民主革命的坚强斗士,他为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从清末举人转为革命志士。因当面聆听了孙中山“知难行易”的教诲,坚定了追求真理的决心
  ■最早在浦东兴办新学。作为中国职业教育的拓荒者,一改读书只为做官的旧习,他开办的职业学校强调学以致用



黄炎培青年照.jpg
黄炎培青年照


  黄炎培14岁丧母,17岁失父,家境贫困激励他发愤攻读,25岁时乡试中举。1907年,黄炎培在家乡川沙(后改为上海浦东)创办浦东中学并任校长,这所学校以强调学以致用及聘请名师而著称。当时国内评价中学质量时有“北南开,南浦东”之称。他自己虽没什么产业,却联络实业界人士投资浦东修路办厂,虽因社会条件所制约而成就有限,却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最早的基础。



黄炎培与家人.jpg


黄炎培与家人


  通过接触新学和兴办教育,黄炎培痛感清王朝腐朽,倡言变革,因此遭官府通缉被迫亡命日本。过去的老师蔡元培在深夜找到他,询问是否愿参加反清革命,黄炎培郑重地宣誓参加同盟会。后来,他带密码回上海,担任同盟会干事,一面办学,一面联络同志。

  辛亥革命后的一天,黄炎培在上海登门拜访了孙中山。此时,孙中山已卸职,他拿出自己写成的《孙文学说》书稿,虚心地请黄炎培对书稿提意见,并对“知”与“行”的关系发表了一番议论。对于这次会面,黄炎培终生难忘,并以此激励自己毕生不懈地追求真理。
  在辛亥革命后,黄炎培曾担任江苏省署教育司长三年。任期内,他在省内兴办的教育事业为全国各省之冠。1917年后,他曾赴美国、日本考察,深感中国传统教育强调“学而优则仕”,导致所学的东西与经济和生产实际相脱离。回国后,他不再入官场而是创建了中华职业教育社,国内知名人士蔡元培、严修、张元济等都在成立宣言上签名。1918年,黄炎培创办了中华职业学校,提出“劳工神圣”和“敬业乐群”的口号,以“双手万能”为校徽,倡导手脑并用的精神,培养的人才深受实业界欢迎。当时,职业教育成为社会新风尚,黄炎培也在全国教育界声名鹊起。



民建参加新政协会议的代表、候补代表在中南海怀仁堂合影,前排左二为黄炎培。.jpg


民建参加新政协会议的代表、候补代表在中南海怀仁堂合影,前排左二为黄炎培。


  ■ 蒋介石曾对黄炎培通缉追捕,又几次拉他当官。黄炎培均拒绝,表示“不能自毁人格”
  ■发起成立民盟和民主建国会,在争取民主的斗争运动中与周恩来等共产党人结下了友谊

  黄炎培兴办教育时,因支持学生员工的进步活动,被江浙买办财团的一些人骂为赞同“赤化”。1927年,蒋介石以“学阀”之名对他进行通缉。黄炎培去苏联未成,流亡至当时的日租界——大连。回沪后,黄炎培闭门三年以卖文为生。这时,蒋介石又派黄的同学邵力子来封官许愿,黄炎培拒不任职,只是将从日本购得的鼓吹侵华的书当面送给蒋介石。黄炎培说完对时局危机的预感,蒋一声不吭,外交部长王正廷则在旁边挖苦。不久,“九一八”事变爆发,黄炎培赶赴外交部质问王正廷为何不抵抗,谈话间示威学生涌入,将王正廷痛打一顿,黄炎培当即表示“应该!应该!”
  抗战期间,黄炎培任咨询性质的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却不肯当官,并反对国民党打内战。1941年3月,他代表中华职业教育社同其他民主党派发起成立“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后改名中国民主同盟),立于国共两党之间争取民主。抗战胜利后,黄炎培与胡厥文等工商界、教育界人士发起成立民主建国会。当时,周恩来经常与黄炎培保持联系,在政协会议上配合行动。1946 年7月,国民党特务暗杀了李公朴、闻一多,蒋介石随之又施以威胁利诱,拉黄炎培脱离民盟参加伪“国大”,并许以高官。黄炎培则坚决表示“不能自毁人格”。1947年10月,国民党宣布民盟“非法”,并派军警包围民盟总部强令其解散。黄炎培赴南京与当局紧急交涉无功而返,惨痛的事实使他认识到“中间道路”走不通,便决心到解放区去。



64380cd7912397dd063d697a5982b2b7d0a2870c.jpg


1950年6月,在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期间的一次宴会上,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为黄炎培祝酒。


  1949年2月,黄炎培和夫人佯作赴上海永安公司购物,将尾随的特务甩在商店门口,从后门上了中共地下党安排的汽车赴码头,经香港到达北平。他走后,留沪的次子被保密局抓捕,因坚贞不屈被打断了腿,在解放军进入上海前夕又遭惨杀。


黄炎培(1878~1965) 签赠夫妇合影签名照.jpg

黄炎培签赠夫妇合影签名照


  ■在延安与毛泽东促膝谈心。两人关于“周期率”的对话,尤令半个世纪后的人们深思
  ■ 在旧中国坚拒做官,不入污泥,袁世凯曾说他“与官不做,遇事生风”。1949年以后却欣然出任人民政府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
  ■ 在1959年因向主席催索借出的字帖,毛泽东戏称他“不够朋友够英雄”

  1945年7月初,黄炎培与褚辅成、冷遹、左舜生、傅斯年、章伯钧5名国民参政员从重庆飞往延安访问了五天。行前蒋介石曾约见他们,煽惑这些中间人士,想以此让他们对共产党产生恶感,结果这五天却成为黄炎培一生中的重大转折点。黄炎培目睹延安的施政措施和大生产成就,又同毛泽东在三天内促膝长谈十几个小时。黄炎培写成《延安归来》小册子,而且打破国民党送审的规定自行出版,在大后方很快被抢购一空。书中宣传了解放区人人努力工作等新面貌,书中记载了一段他与毛泽东的对话,几十年后仍为关注中国共产党前途的人们耳熟能详。


1946年10月18日,国、共及第三方面代表在上海讨论恢复和谈的具体步骤。前排左五为周恩来,后排左一为黄炎培。.jpg

1946年10月18日,国、共及第三方面代表在上海讨论恢复和谈的具体步骤。前排左五为周恩来,后排左一为黄炎培。


  当时,毛泽东问黄炎培的观感,黄答:“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悖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一些。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支配。”毛泽东则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后人每当读到这段对话,仍言犹在耳,发人深思。毛泽东的回答令黄炎培大为折服,认为用民主来打破这周期率是有效的。



1946年11月18日,周恩来在南京交通银行与第三方面会商。从左至右:黄炎培、周恩来、郭沫若、沈钧儒。.jpg


1946年11月18日,周恩来在南京交通银行与第三方面会商。从左至右:黄炎培、周恩来、郭沫若、沈钧儒。


  民国成立后,黄炎培愤于袁世凯及其后继者的黑暗统治,虽然他们两次发表任命他为教育总长的通告,但黄炎培均不就职,长期以不做官自许。新中国成立前夕,周恩来到黄炎培家,请他出任政府公职。黄炎培以年已72岁推辞,周恩来则说:“现在是人民政府,不是做官,是做事,是为人民服务。”黄炎培终于愿意出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随后,他回答儿子的疑问时严肃地说:“以往坚拒做官是不愿入污泥。今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我做的是人民的官啊!”



1947年7月,黄炎培在第二次国民参政会上发言反对内战。.jpg


1947年7月,黄炎培在第二次国民参政会上发言反对内战。


  全国解放后,毛泽东在诸如对外政策、土改等问题上常听取黄炎培的意见。此外,两人也有私交。毛泽东得知黄家藏有一幅王羲之真迹,便说借一个月看并临帖照写。因字帖太珍贵,黄炎培只过一星期便频频打电话问看完没有。在举国欢呼万岁时,中南海的卫士都对有人敢向这里“逼债”而大感惊讶。毛泽东接过电话说:“任之先生,一个月的气你也沉不住吗?”随后,又对卫士笑着说了句“不够朋友够英雄”。到了约期,黄炎培又客气地传话说主席尽管多看几天没关系,毛泽东却让卫士在零点之前必须送还,并说:“朋友交往要重信义。”



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等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进入北平,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其他民主人士前往西苑机场迎接。右三为毛泽东,右四为黄炎培。.jpg


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等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进入北平,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其他民主人士前往西苑机场迎接。右三为毛泽东,右四为黄炎培。


  ■自称“我是历史的见证人”,经历几度兴废认识到强国真理,其职业教育的探索也启发后人
  黄炎培的一生,经历了腐败透顶的清王朝,军阀割据的民国,蒋介石的独裁统治,直到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他晚年常说:“我是历史的见证人”。通过追随孙中山反清、倒袁,自己搞教育救国和探索“中间道路”,一次次挫折没有泯灭他追求真理的意志,一次次教训使他擦亮了眼睛,最终投入到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和建设的洪流中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黄炎培的一生,代表着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民族振兴而不懈求索的曲折历程,也真正实践了他所信奉的座右铭: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实。



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图为1949年7月15日筹备会常务委员在中南海合影,左四为黄炎培。.jpg


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图为1949年7月15日筹备会常务委员在中南海合影,左四为黄炎培。


  黄炎培出生和生长的上海,是中国近代引入西方商品最多并随之带来各种观念影响之地。“十里洋场”虽然成为帝国主义侵华的据点和买办集团的滋生地,却也在封闭的旧中国最早传播了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商品价值观,新型的职业教育在此发源也有其必然性。



1949年9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全体委员合影,二排左七为黄炎培。.jpg


1949年9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全体委员合影,二排左七为黄炎培。

  ■人物档案■
  黄炎培, 字任之。1878年生于江苏川沙(后属上海市)一个私塾教师之家。1902年中举人,因“诋毁”清廷遭缉捕而逃亡日本。1905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中参与策划江苏起义,后任江苏省教育司长,曾参加讨袁运动。1915年赴美考察。1917年,在上海发起创办中华职业教育社,主张“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一二八事变”中,发起组织上海市民支援十九路军抗战。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参政员。1941年,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5年7月访问延安,回渝后写出《延安归来》宣传解放区的成就。同年末,联合工商界人士发起建立中国民主建国会(民建)。1949年初由上海经香港赴解放区。新中国成立时,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后任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1965年12月病逝。



黄炎培像-1.jpg


黄炎培像


(信息来源:民建中央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