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爱自己,启动自我疗愈的能力》这本书,像完成了一场漫长的内在对话。它没有给出惊天动地的人生答案,却像一束暖光,照亮了我们常常忽略的角落——原来真正的爱,是从看见自己、接纳自己开始的。
书中最触动我的,是它打破了“爱自己=自私”的偏见。作者说,爱自己不是无休止的物质满足,也不是盲目自大,而是一种清醒的自我认知:承认自己的不完美,却依然珍惜这个不完美的存在;允许自己有脆弱和疲惫的时刻,而不是用“应该”绑架自己;懂得在关系中保持边界,既不委屈自己迎合他人,也不苛责他人满足自己的期待。
这让我想起生活中常常陷入的困境:因为一次失误而反复自责,因为他人的评价而怀疑自己,因为害怕“不够好”而不敢表达真实的想法。书中说,这些都是源于我们没有真正与自己和解——我们用外界的标准苛求自己,却忘了自己本就值得被温柔对待。就像园丁不会因为花朵暂时未开而否定它,我们也不该因为暂时的“不完美”而放弃爱自己。
书里提到的“自我关怀练习”也给了我很多启发:疲惫时允许自己休息,而不是硬撑;犯错时像安慰朋友一样安慰自己,而不是批判;开心时认真庆祝每一个小确幸,而不是觉得“不值得”。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其实是在一点点重建与自己的联结,让我们明白:爱自己,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融入日常的细微行动。
合上书,忽然觉得“爱自己”更像一场终身的修行。它不要求我们瞬间变得强大,只需要我们慢慢学会:在喧嚣中听见自己的声音,在迷茫时相信自己的价值,在任何时候都不放弃成为更好的自己——而这个“更好”,定义者从来都只有我们自己。这就是这本书最想告诉我们的:当你真正开始爱自己,世界也会因此变得温柔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