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人的修养

http://www.cndcaheb.org.cn/infodetail.aspx?newsid=4873

   这是一个知识易得的时代,不懂、不会的,只需百度、搜狗,举手之劳,尽在眼前。这是一个知识拼图的时代,立论阐发、论证考据只要复制、粘贴,便可唾手可得,立等可取。静观上至高级知识分子,下至凡夫莽妇,穿梭于网络之间,忙碌于论坛微博之中,以复制粘贴彰显自己见闻的广博与深厚,以雷语新词宣示自己为人的进步与新潮,然而在喧闹的流言蜚语、浮言浅语、胡言乱语甚至恶言毒语中溢满着时代的浮躁与做人的浅薄。于是感叹做人的境界不是复制粘贴就可得来的,不得不说说做人的修养问题。

   什么是人的修养?字面看是一个人的修为涵养。一个人的修养不是靠知识的堆砌从而能说服驳倒别人获得的,知识越多,文凭越高不代表修养越高。现代的人“懂”得越来越多,夸夸其谈、喋喋不休,这除了证明这是一个贫嘴的时代外,丝毫不能证明别的什么。一个人的修养是在自己的生活中,在为人处事,待人接物中显现和炼得的。修养高的人往往大音希声,做的多,说的少。修养和一个人的嘴无关。看看如来的拈花一笑,所有的无道无德之人都该闭嘴。

   一个人修养的高低与一个人心灵的境界有关,而且至关重要。内正于心,外正于行,内诚其意,外诚其为。口乃心之门户,相随心生。一个人修养的功夫主要落实在修心上。所以要提高自己的修养一定要抛却那颗功名利禄的急功近利之心,学会放心,安心,静心,定心,让心有所止。

   一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也就是让心所止的安心之所是止于至善。知识的目标是求真,追求真理,做人的目标是求善,止于至善。做一个善良的人,就是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就是做一个有修养的人。我们这个时代不缺知识,缺的是德行。我们这个时代教育最大的缺陷不是智育的不足,而是德育的空无。很难想象,一群沦为知识工具的孩子怎会有大的人生格局和境界,一群心灵无所皈依和干涸枯萎的孩子怎会把这个世界妆点得充满爱和美好。

   一个的修养是在知所当止之后的不断地修正和涵养。修养需要修行,不断地修正自己不合道德的言行,修养需要滋养,不断地涵养自己的符合至善的品格。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善”。

   修行的具体路径是什么?无外乎三点:读好书;交高人;长见识。读什么样的书算是好书?读古圣先贤的书,《大学》《论语》《孟子》《礼记》《中庸》等儒家经典充满了伦理教诲;《老子》、《庄子》等道家经典洋溢着道德智慧;《金刚经》、《坛经》等佛家经典暗藏着心灵的玄机。静下心来,慢慢品读,细细品味,点滴践行,你的修养境界会慢慢提高。交什么样的高人?不是位高权重的人,也不是年长才大的人,而是真正有德行有涵养的人。德行的增长不在说教,而在模范和效仿。跟那些品德高尚的人打交道你会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然生香。从什么当中长见识?从生活之中人情练达,世事洞明。在生活之中,见贤思齐,见不善而改之。生活永远是你修行的教科书,虽然这是一本无字的书,而往往真经都是无字的,不需要用语言表达的。向古圣先贤学习,向身边的得道高人学习,向生活学习,一个人才会慢慢成长为一个有德行的人。

   修行有时候是需要远离的。远离当下的喧嚣,远离暂时的蛊惑,跳出心灵的桎梏,摒除欲望的枷锁。距离会让人跳出圈外,清醒当下的一切。距离会产生隔离,保护身心不被浸染侵蚀。所以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了孤独,唯孤独求败而终不败。

   修行是需要时间的。德行的滋养如出土的嫩苗需要细心呵护,十年树木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决不可拔苗助长,急功近利,半途而废,更何况百年树人。

   最后不能不说说十八大在报告中提到教育时,把“立德树人”作为我们教育的根本目标,真是抓住了教育的根本。真诚的希望这个方针对今后教育的改革能够起到引领方向的作用。如果能改变我们现在的缺德教育的现状,那真的是国之幸事,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