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实现农村信息进村入户

http://www.cndcaheb.org.cn/infodetail.aspx?newsid=7256

    农业电子商务技术应用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循环流转成本、节约能源资源、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可以带来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社会经济效益。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可以更好地改变农产品流通方式,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农村发展。

    一、我省农业电子商务与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一)电子商务网站和交易平台应用能力增强。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不断涌现,据调查统计,全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61家,有效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例如:淘宝网阜平馆2014年1月开始筹备,期间整理了13大品类180种商品,产品的加工依然沿用传统工艺手段,保证产品的营养价值和原生态,同时对产品进行自主设计包装,使其更适合电子商务渠道销售,运输起来较为方便,而且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品牌价值。采用干枣微信营销活动,O2O线下体验,使电子商务具体化,成为农民看得到摸得到的实体展示。

    (二)网上交易模式初步形成。我省继续在农产品销售上不断探索新型市场流通模式,开展网上配送拓宽销售服务模式。以省蔬菜联合总社为依托,积极引导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兴经营主体,提高对信息技术的认知度和应用水平。已有3个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网络完成了网上订单和网上交易,向北京1500多个家庭提供直接配送服务。其中:三河大贺有机农产品产销合作社、肃宁诚誉果蔬种植合作社等,通过网上订单、入户直送的销售服务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效益,示范带动作用明显。

    (三)信息资源建设初步形成。2014年河北省农村广播节目覆盖率为99.56%,信息服务站、村村通无线广播等多种服务模式,加快了信息服务进村入户的步伐。2014年全省95%以上的行政村通宽带,到2015年实现村村通宽带。全省117个县开通了“三电合一”服务,通过电视、电脑、电话,把农业信息及时传给农民。启动了全省“千万农民短信服务工程”,通过手机短信向农民提供政策、技术、价格等信息,发展短信用户400多万。秦皇岛、保定、廊坊等市用手机连接乡村大喇叭,实时发布农民急需信息。衡水等市利用网上农业专家系统和视频系统开展了农业科技服务。

    二、我省发展农业电子商务与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我省在农业电子商务方面还面临一些问题,主要为:

    (一)农业信息资源建设存在问题。就目前己建立的与农业相关的网站,大部分都未必能真正直接深入乡镇一级收集信息。农业信息化体系尚不健全,农业信息服务不够全面、完善且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虽然县级以上的各级政府己建立网站,但服务对象是农业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及有关部门,网站发布的内容以宣传本地农业生产信息较多,或只局限于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的传播,而真正有利于帮助农民分析市场行情和生产决策的信息较少,特别是中长期市场分析与预测,结合本地情况开发利用的信息资源十分匿乏。农业信息服务的总量不足、结构失衡导致了农民生产上的新的盲目性。

    (二)农业电子商务人才缺乏。首先从对电子商务的技术和服务人才来看,农业电子商务建设对人员素质的要求与其他信息行业有着明显的不同,它需要一大批不仅精通网络技术,而且熟悉农业经济运行规律的复合型人才。但由于对农业信息网络人才不够重视,投入经费少,真正懂科技,有开发能力和高水平应用能力的人才还很缺乏,使得农业信息专业库的建设、更新速度缓慢。另外,从最终的操作终端用户—农业用户来看,农业电子商务也离不开具有现代农业知识、商务知识和掌握网络技术的农民。但从目前我国农村的现状来看,还留在农村务农的农民整体素质和文化水平还偏低,他们现在还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从事各种农业活动。

    (三)信息资源单一,科技转化率偏低。农户获取信息渠道单一,现代科技设备潜力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虽然农户家中拥有手机、电脑,但是手机的主要功能是与亲朋好友联络,电脑主要应用于娱乐,并没有实际应用到获取有效信息方面。农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仍旧比较传统,一般通过集市、亲朋等方式,而通过电脑、手机等现代通信工具获取的有效信息十分有限,由于多数农民对通过手机、电脑等获取的信息可信度表示怀疑,对新兴事物要有一个漫长的适应过程,所以农民接受起来比较缓慢,科技转化率偏低。

    (四)互联网与农业融合不够充分。目前,河北省“互联网+农业”的发展处于互联网营销运用的电商初级模式阶段,而在利用互联网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生产、经营与管理等方面还比较薄弱。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农业模式雏形虽然显现,但是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的产业链模式尚未形成。

    (五)区域发展不平衡。从我省目前的电子商务发展态势来看,经济发达市发展迅速,经济发展欠发达市发展缓慢。据市场流通调查结果显示(见下图),全省电子商务共计61家。其中,石家庄市、承德市、唐山市是电商企业发展较为集中的区域,共计40家,占全省电子商务65.6%。其他各市则分布较散,共计21家,占比为34.4%。

(此数据来自2015年9月河北省农产品市场流通调查)

    三、我省发展农业电商与信息化工作的机遇

    我省是农产品生产大省和供应大省,推进农产品电商工作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 我省农业人口众多,购买力强。全省有农业人口5500万,这些群体都是潜在的网购客户,近些年农民收入增长很快,201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186元,购物需求旺盛,对网上物美价廉的农产品和日用消费品有巨大的市场需求。

    (二) 农产品市场资源丰富,农民网上销售意愿强烈。2014年我省粮食总产672亿斤,居全国第8位;蔬菜总产8870万吨,居全国第2位;肉类总产468万吨、居全国第5位,禽蛋产量363万吨、居全国第3位,奶类总产496万吨,居全国第3位。截至2014年底,我省拥有“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3866个,其中:有效期内无公害农产品2651个,绿色食品1162个,有机农产品企业30家,农产品地理标志23件。拥有河北省名牌产品142个,优质产品79个,中国(河北省)驰名商标10件,河北省著名商标200多件。这些优质农产品如果能通过网络销售,既减少环节,又提高价格,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选择,也是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的一个重要渠道。

    (三)市场主体数量大、类型多,发展电商潜力巨大。目前我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很快,家庭农场有3万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达8.3万家,种植、养殖类型丰富,涉及粮棉油菜特色种植和猪牛羊鸡禽旦养殖等许多方面,他们迫切需要将所生产的农产品通过网上卖出去,卖个好价钱。既能满足全国全世界的市场需求,又能增加自身收入。

    四、十三五期间我省农业电子商务与信息化的发展规划

    十三五期间将重点打造“互联网+农业”产业体系,预计到2020年,建成全国领先的智慧农业示范基地。

    (一)推进“互联网+生产”。围绕农业生产智能化、精准化、数字化、可控化和全程监管,推进植物生长管理、肥水药精准实施、设施自动化控制等物联网技术聚合应用;推广设施养殖环境监控系统、自动饲喂、疫病诊断与辅助决策等健康养殖管理信息技术,实现健康养殖管理的智能化。到2020年建设现代设施园艺物联网应用系统,开展高标准农田的土壤墒情、作物长势及病虫害防控的智能控制管理工作。

    (二)推进“互联网+经营”。加快培育一批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提供生产、流通、交易等服务。培育农业电子商务主体,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园区、农产品商务市场、连锁超市等主体发挥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优势,创新电子商务模式。争取到2020年,培育一批农业电子商务企业和规模化智能化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全省主要农产品产地市场实现电子结算。

    (三)推进“互联网+管理”。充分利用现有互联网资源,建设全省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管理平台,强化上下游追溯体系对接和信息互通共享,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生产和经营农产品的全程监管,实现农副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可追溯,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四)推进“互联网+服务”。搭建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河北分平台,推动农业科技服务便捷化。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重点建设村级示范信息服务站,强化农民创业培训,提升农民创业大众化水平,带动农民利用互联网致富,打造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