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新型政党关系 努力推进民主建设


2018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界委员联组会时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这一新型政党制度创造了新的政党制度模式、新的政党关系、新的执政方式,使中国步入了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新型政党制度源于民主革命时期,在新中国建国前后,随着人民政协的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被确立为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这一新型政党制度习近平总书记用立“三新”,除“三弊”来进行阐述。新就新在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代表少数人、少数利益集团的弊端;新就新在它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有效避免了一党缺乏监督或者多党轮流坐庄、恶性竞争的弊端;新就新在它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囿于党派利益、阶级利益、区域和集团利益决策施政导致社会撕裂的弊端。从上述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型政党制度以及所体现的新型政党关系的论述,我们可以概括出三个关键词:人民,团结,民主。

一是目标聚焦人民。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宗旨是为人民服务,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党领导的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有203次提到“人民”;“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也无疑是新型政党关系的焦点和归宿。

二是动力来自团结。《共产党宣言》中就提到,“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的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毛泽东说:“团结就是力量”。并指出:“如果不能团结多数人,团结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和其他民主分子,那就不算是一个好共产党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指出:“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心同德,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团结——也是新型政党制度和新型政党关系力量的重要源泉。依靠人民政协这一新型制度形式,依靠广大民主党派和非党派民主人士,团结各阶层人士和广大知识分子,提高民族凝聚力,汇聚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伟力,是我国新型政党关系的一个突出亮点。

三是实现目标要依靠民主。新型政党制度一个突出的优越性,就是通过有效规范的制度安排,推动和保障决策的民主化,进而实现决策的科学化,从而实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目标。“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会商量”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特色。通过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制度安排,中国成功实现了发扬民主和集中领导的有机统一。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没有民主化,也就没有决策科学化。我国八大民主党派,是团结广大高层知识分子和聚合大量各行各业高端人才的社会团体,是中国的高端智库。发挥好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优越性,发挥民主党派和广大无党派人士在参政议政和辅助决策方面的重要作用,配合和助推党和政府高层体察民情,关注民意,汇聚民智,凝聚民心,既是新型政党制度一个鲜明的优越性,也是优化新型政党关系的一个焦点。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型政党制度的团结与民主,基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始终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习近平指出,“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

以上新型政党关系三个关键词中,“民主”的分量是相当重的,民主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构成,也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一个要素,民主不止是靠作风建设,也要靠相关制度安排来保障。

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框架体系中,如何加强民主建设,完善民主政治体制,有两个重要的方面值得关注。

首先,把握和处理好执政党与参政党在优化民主机制、推动民主建设上的双向互动关系。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在发扬民主作风、推动民主建设上,相对于各民主党派居于主导地位。因此在民主作风建设,以及相关制度安排、相关体制机制改革方面,要高度重视加强相关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新春党外人士座谈会谈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开阔的胸襟、平等的心态、民主的作风广纳群言、广集众智,丰富协商民主形式,增强民主协商实效,为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发挥作用创造有利条件。”在2013年新春党外人士座谈会谈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番话就深刻揭示出执政党与参政党在民主政治方面的互动关系:“对中国共产党而言,要容得下尖锐批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党外人士而言,要敢于讲真话,敢于讲逆耳之言,真实反映群众心声,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民主政治方面的互动关系居于主导地位,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重的中国共产党,对待来自各方的建设性的监督、批评和建议,完全也应该做到胸襟广阔、海纳百川、从谏如流。但忠言多逆耳,能否真正做到虚心接受来自人民群众和民主党派的监督和批评,始终是对执政党广大干部、特别是高层干部的胸襟、气度和党性的考验。而作为参政党的各民主党派,对待与中国共产党共同奋斗的事业,能否做到“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敢于讲真话,敢于为民代言,也是对民主党派人士政治信仰、担当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考验。只有执政党和参政党两方面的民主意识和主动作为形成良性互动,才能真正形成加强民主建设的巨大合力。

其次,推进民主建设要把握好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有成熟完整的理论体系,其显著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亲密友党,不是竞争和排他的关系,而是团结合作的关系,不是各唱各调,而是共演“协奏曲”、“大合唱”,实现了集中领导、高效决策与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统一,体现了集中社会各界智慧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但光有成体系的理论,没有生动丰富的实践做支撑,再好的理论,也会因缺乏实践这个“源头活水”而缺乏生命力。完善新型政党制度,优化新型政党关系,切实推进民主建设,既需要继续加强相关理论研究,更需要各民主党派紧密围绕中共中央战略部署,在政治协商和参政议政实践中努力探索和创新,为更好地践行民主协商和参政议政搭建更多平台、开辟更多渠道、探索更多形式,提炼更多新鲜经验来丰富和完善理论成果,使相关理论建设和丰富生动的实践形成良性的互动和循环,才能使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和体制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