惑与不惑


写下这个文题时,想起了龙应台的《(不)相信》。

 “……曾经相信过理想主义者,后来知道,理想主义者往往经不起权力的测试;曾经相信过爱情,后来知道,原来爱情必须转化为亲情才可能持久;曾经相信过海枯石烂作为永恒不灭的表征,后来知道,原来海,其实很容易枯,石,原来很容易烂,雨水,很可能不再来,沧海,不会再成桑田。”

“二十岁之前相信的很多东西,后来一件一件变成不相信。”

二十岁的时光,于我,早已远离。人生赛事前半场的几十年,寻觅、跌倒、爬起、登攀……,恍然间,就这样走到了“不惑”的门槛之前。四十岁前让人迷惑的种种,竟也如这似水滑过的岁月一样,飘飘忽悄然飞逝。

曾经为一些做过的,或者一直没来得及做的事感到后悔,现在不知不觉,变得坦然了。人生本无完美,该你做的,你定会寻寻觅觅地逐一经历,不该你做的,再喟叹唏嘘也是徒然。经历的、做过的,都认为是对的,这个“对”或许不能等同于“正确”,但它必定是你生命中应该出现的一幕,你所应该做的,就是坦然接受它的出现,并对每一次的选择与追求,付出与努力,认账,不后悔。

曾经为一些没得到的,或者一直想得到的事倍感期盼,现在兜兜转转,变得淡漠了。什么是应该,什么是不该?什么是我的,什么又不是我的?无人给出正确答案。你只能跟随岁月的沙漏,逐一留存命运为你滤下的点点滴滴。能来的,就是命中应该得到的,除了坦然接受,还要倍加珍惜;不能来的,或许本就不属于你,对此会心一笑,淡然放手。就如那天际中悬挂的一道美丽彩虹,它注定只是远望的美好,你淡然地面对它的出现与消逝,不怀期待,也就无所遗憾。

曾经为一些无谓的人,无谓的事心怀抱怨,现在心无挂碍地变得释怀了。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不易,何苦要求别人按自己的思路行事?每个出现在你生命中的人,都是你应该遇到的。有的教会你公正,也有的教会你偏私;有的教会你善良,也有的教会你邪恶;有的教会你温暖,也有的教会你冷漠。你应该做的,就是认真地学会过滤,留下那些应该留下的,心存感恩,珍藏惜福;对不值得留下的,说句无所谓,轻轻地挥手道别,敬而远之。

二十岁时,想到“不惑”之年,心中曾经无比恐慌。而真届“不惑”,内心竟是如此的踏实与丰盈。喜欢二十岁的青春蓬勃,但并不羡慕,因为我也一步一步从那时走过。更钟情现在的自己,因为她比二十岁的我,更加的笃定、从容,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谁,想要什么,能做什么,内心拿得起放得下立得住,不后悔,不期盼,不抱怨。

那就平静地站在“不惑”的门前,淡定地迈过。从此对世界少一分幻想,多一分责任。足够自立、足够自信、足够自知。拥有并保持能够一直进取的能力与心,让每天的自己,都优于昨日,不管岁月流转,无论身在何方。

感谢二十岁,让我无忧拥有懵懂灵动的青春。更感谢四十岁,让我坦然接受丰俭随意的中年。祝愿身边的每一位“不惑之友”,都能在这人生马拉松的中场,更加清楚自己的目标与方向——行进中不怨过往,无畏将来,得失间安之若素,心亦泰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