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简结合 让 审批“最多跑一次”遍及燕赵大地


 

审批“最多跑一次”,即政务服务“一站式”建设,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政务效率的具体体现,也是推进政务服务便民利民、优化办事创业和营商环境、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手段。

我省近年来不断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政务审批一站式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应看到,与先进地市相比,我省在政务服务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审批主体不够集中。在审批机制上,虽然推行了审管分离,但审批权并未完全划转,只有部分行政审批事项集中统一审批,“一局一章管审批”尚未实行,仍不同程度存在着行政审批“各自为政”现象;二是配套设施仍需完善。各市都加快了市民服务中心的建设,虽然环境、设施等硬件水平上都较以前有了明显提高,但市民服务中心在餐饮、休闲等人性化服务方面的功能较为欠缺、停车场容量、公交线路设置等配套设施不足,不能为广大市民提供最大便利;三是服务意识与效率有待提高。政务审批工作人员,特别是窗口工作人员素质及服务意识仍需进一步提升,个别工作人员仍存在业务不熟悉、工作效率较低、办理业务时间较长、互相推诿等现象;四是智慧政务建设需进一步加强。互联网+政务服务审批平台尚未全面推广,网上审批系统的数据共享仍需完善,需要进一步开发依托大数据云平台、智慧网络、城市空间地理信息等智慧渠道,实现不同部门与系统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

国内一流政务服务中心,都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构建多功能、人性化的智慧政务,打造“一网、一门、一次”的“一站式政务超市”。如宁夏银川政务服务建设,集中整合行政审批主体,实行“一枚公章管审批,”完善丰富政务服务中心多功能业态,推行严格高效的内部管理机制,并有效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平台,实现全市政务服务智能化“一张网”,其经验值得我省学习借鉴。

为此,建议我省在推进现有行政审批改革基础上,进一步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加快智慧政务建设步伐,通过增简结合的手段,切实推行智慧、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政务服务,让“一站式”政务超市开遍燕赵大地,让网上审批成为常态,让审批“最多跑一次”成为现实。

(一)增服务,提效能。从强化内部管理入手,制定审批服务运行评价标准,建立相应考核评价机制,全面提升各级行政审批中心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强化监管机制,加强对工作人员,特别是窗口人员的业务素质教育培训,科学细化、量化审批服务标准,切实增强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建立完善激励制约机制,可参照先进地市做法,在每个对外窗口设置安装监控摄像头,由监控指挥中心统一管理,对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办事效率随时跟踪监管,窗口也可设置满意度评价器,将工作人员个人服务水平与工资绩效直接挂钩;加强人性化服务,在各级行政审批中心广泛开设绿色通道、专设窗口,为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完善行政审批中心餐饮、休闲等人性化服务功能,在停车场、公交等配套设施方面加大配备力度,通过服务意识的提升、审批效率的提高、配套设施的完善,构建和谐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

(二)简程序,减多头管理。对直接面向群众、与企业生产经营密切相联的供水、供电、供气等服务事项,进一步简化办理手续,压缩办理时限,并开拓网络、手机等多元办理渠道;进一步深化审批机制改革,集中审批主体,将各部门的行政审批权限统一划转至行政审批局,彻底打破职能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实现“一局一章管审批”;探索新型政务服务模式,推进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推广“一表通”和多业务申请表信息复用,企业和个人基本信息材料一次收齐、后续可反复使用,最大限度减少重复填写和重复提交,探索实施“一次性申报、一窗式受理、一体化办证”的并联审批模式,构建“推开一扇门,办成一揽子事”的“一站式”政务超市服务。

(三)强化互联网+智慧政务建设。将智慧政务与智慧城市建设有机结合,加快推进政府管理创新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建成市级统筹、上下联动、四级覆盖的政务服务网络,实现各市政务服务“一张网”。着力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审批,整合各部门资源,打造各市大数据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全面推广网上审批,进一步建设完善“网上市民中心”,逐步将各级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事项全部纳入“网上市民中心”办理,搭建“网上政务超市”,让网上审批成为常态;推广电子证照、电子印章应用,完善电子证照系统功能,加快政务信息资源互认共享,以及不同审批业务、多个服务窗口之间的数据共享,构建“办证不出证、数据来验证”的证照电子化政务模式;整合电子政务服务、社会便民服务等资源,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通过互联网途径便捷办理,从技术层面优化审批流程,通过网上审批、移动审批等新途径,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智慧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