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世界的回想


    一天夜晚,我家网络瘫痪了,上不了网倒没什么,可靠网络才能播放的电视节目也看不了了,没有了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的陪伴,家里这个夜晚突然变得静悄悄的,仿佛进入了“无声”世界,一下子让活泼的儿子很不适应,撅着小嘴对我说:“妈妈,今晚真没有意思,现在知道我要是有个小弟弟或是小妹妹就好了,可以陪我说说话!”

儿子的话把我逗笑了,“妈妈可以和你说话啊,说吧,你想说什么啊?”我微笑着答道。

“妈妈,你小时候若是没电视看,你都做什么啊?”儿子的话不由地让我打开尘封的记忆,儿时的艰苦一幕一幕在眼前闪现,随着我的回想讲述,儿子也津津有味地听起来.

生长在七十年代的农村孩子,童年里别说看电视,就连电都没有。每到夜晚,点煤油灯照明,后来逐渐用蜡烛照明。每天放学,我先去山上打猪草,回来喂猪,再帮父母做晚饭。到了晚上,借助蜡烛的微弱光亮,我趴在炕上写作业。写完作业后,拿稻草编小筐,还用彩色塑料布缠上,装饰自己的稻草小筐。在我学会用毛衣针编织的技术后,高兴得我曾经用一团破旧的毛线,织一条窄窄的腰带,织了好长好长。那时对于我这个八、九岁的孩子来说,学习文化知识是一种快乐,学习劳动技能也是一种快乐。回想到这,也不由感叹现在的孩子们,学习负担太重,没完没了的作业,童年早早地就被淹没在题海里了。

后来我还喜欢听广播,可家里困难,买不起收音机,我就经常跑邻居家听收音机里播放的小说,什么《杨家将》、《三国演义》等都听得耳熟能详,心情也随着小说里的故事情节而跌宕起伏。至今依然清楚地记的,收音机里播放的一个抗日题材的小说,八路军战士面对日本鬼子的追捕,站在悬崖绝壁上,毅然跳崖,英勇就义。

当时走在上学的路上,我的脑子里依然想象着小说中的场景,八路军战士的那种革命豪情,让我幼小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为革命战士牺牲而惋惜,更对日本鬼子痛恨。经常的听小说,也促进了我的写作能力的提高,对于同学们都怕的作文课,我却很喜欢,写出的作文也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还曾经代表学校参加乡、县里的作文竞赛。可是现在的孩子们,已经没有多时间学习课本以外的知识了!

   后来小学毕业考试考入抚宁一中初中班,远离家乡来到县城求学,也开始了住校的生活。学校的夜晚那时用电灯照明了,再也不用趴在炕上写作业,教室里有明亮的日光灯光,身边有那么多同学的陪伴,一起孜孜不倦地求学,一下子感觉好幸福!

下了晚自习,拖着我冻烂的双脚趿拉着我的破棉鞋回到宿舍。那时的冬天天气非常寒冷,衣服单薄的我总是一到冬天,手脚都冻烂了,脚都穿不进去棉鞋,只能趿拉着棉鞋。有家境不错的同学,总是把她的棉衣借给我御寒,那种雪中送炭的温暖帮助,至今让我不能忘怀,这段友情也会伴随我的一生。

记得当时的宿舍是由一个教室改成的,南北两排的大通铺,住着两个班20个左右的住校女生,分到每个同学睡觉的地方只能是窄窄的一条,一个褥子要对折成一半才可以,那就是我们晚上睡觉的地方。好在那时同学中没有胖人,都能躺的下。

儿子听到这,不由地惊叹:“妈妈,就那点地方睡觉啊!”我说:“对啊,现在知道你是很幸福吧,你一个人睡这么大的床,想怎么睡就怎么睡!”“那这么说,我还真幸福了!”儿子甜甜地笑了。

    今夜的“ 无声”世界,让我有了一次对往昔的回想。抚今追昔,还真颇有一番感慨。过去的年代,没有那么多电子设备,夜晚是宁静的,但是宁静中却蕴含着学各种技能的机会。而现在,借助科技的发展,夜晚有了更丰富的电子色彩,但也出现了更多的电子娃娃。

忆苦思甜,感恩现在的幸福生活,一方面要利用好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也应在科技文明的带动下人让自己永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