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散记之“三进两联一交友”


援疆散记四 - 副本3-1.jpg

作为援疆一员,我们和所有援疆人一样,与一位维族农牧民结为亲戚。除此外,作为工作在教育系统的教师我们还要和本校的四名少数民族学生结成对子,实践“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

“三进”之进班级通过参加班周会、主题团日活动,了解学生学习、实践、就业情况,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宿舍通过深入学生宿舍,掌握学生思想和学习状态,引导学生抵制暴力恐怖音视频的传播;进食堂通过与学生坐在一起、吃在一起,了解学生就餐环境、饭菜质量、价格营养等问题,关心关爱学生。

“两联”之联系学生通过与学生面对面的联系,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学习、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切实关心学生衣食冷暖,努力做到学习上辅导、思想上解惑、生活上解困、法制上解读、心理上疏导;“两联”之联系家长通过建立家长、老师、学生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完善家访、互访机制,利用网络、家访、问卷等载体,听取家长意见,密切家校关系。

“一交友”通过与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上的深入交流,做好帮思想、帮学习、帮生活,对学生做到细心、耐心、贴心、热心、交心、爱心,与学生建立良师益友的师生关系。

我在巴音学院有四名结对维族学生,三女一男。他们的家分别在喀什的麦盖提县和疏附县。几个孩子只有一个可以简单的中文交流,其余三个孩子则是大致听得懂我的话,却不能回答我的问话。

我时常去他们教室,询问他们的学习状况,帮他们提高中文的交流能力,鼓励他们树立信心;进入他们的宿舍,查看棉被的薄厚,发现他们御寒衣物较少的情况后,便为四个学生每人购置羽绒服一件;我们一同在食堂进餐,及时了解他们的饮食习惯,时常为他们送去应季的水果以及牛奶、蛋糕小商品。

节日时邀请孩子们一起庆祝。中秋节与她们一同赏月吃月饼、寄相思;元旦向他们学习维族舞,共同迎接新的一年到来;元宵节一块吃汤圆,讲历史讲渊源;端午节一道追思逝去的诗人屈原……

维族的传统节日时我们也要共同度过。这个时候就是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为我解释节日的来历和习俗。维族最隆重的节日是“肉孜节”又称“开斋节”。节前家家户户都准备了丰盛的节日食品,如馓子 、糖果、点心,杀鸡宰羊。每个家庭成员都要向穷人发放“开斋捐”,并粉刷房屋,打扫院落,还要把清真寺装饰一新。

节日当天,每个人都要净身、理发、剪指甲、穿新衣。早上成年男子身着盛装手待经香,聚集清真寺举行会礼。会礼结束,或由阿訇率领集体游坟扫墓,或各家各户游坟扫墓,为逝者祈祷,在墓碑的刻字上描红,整墓培土,随后分头前往各亲友家拜节,互赠油香、馓子等各种炸果,表示祝贺。

维族的另一个重要节日是古尔邦节,时间在肉孜节(开斋节)后七十天左右。“古尔邦”意为“牺牲”“献身”,所以把这个节日也叫“宰牲节”。 临近古尔邦节三天,家家户户的主妇忙碌起来了,把房舍打扫得干干净净,就要制作大量的油炸馓子和各种精美点心,为节日期间来家里贺节的亲朋好友和远方的来客准备充足的美食。节日也成为主妇们厨艺与持家德行的大展示和大竞赛。

节日早晨,成年人净身后盛装到清真寺参加聚礼。聚礼之后,各家各户都要到坟地去祈祷,怀念并为死去的亲人祈福。然后是宰牲。至于是宰牛宰羊宰骆驼还是宰马,由各家经济实力决定。不管哪种牲灵,均须健康强壮,外观美丽。所宰牲灵的肉通常分为三份,一份留作自用,一份馈赠亲友,一份施散穷人。

维族人也有“春节”——诺鲁孜节。诺鲁孜节是 维吾尔族的迎新年节日,是为进入春耕生产,绿化、美化、净化环境做准备的节日,是艺术的节日、体育的节日。在公历的3月22日,这一天相当于汉族的春分,故而“诺鲁孜”节也叫迎春节。 维吾尔族把这一天定为新年节。古尔邦节和肉孜节是伊斯兰宗教节日,而诺鲁孜节是全疆唯一一个由各个乡镇政府及农村及学校举行集体活动庆祝的节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于2009年将诺鲁孜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与维族学生的交流交谈还使我了解到许多令人称羡的少数民族与自然与人和谐相处的好习惯。比如,他们每每祭奠亲人、打扫坟墓之后,都会在坟头留下一些大米,给飞过的鸟儿食用;路上如果遇到西瓜皮之类的物品,就要将瓜皮倒置,以备后来的人或动物缺水。维族待人接物很讲礼貌,路遇长者或宾朋,要恭立道旁。每每在校园,学生见到老师无论认识与否,都会站立一边让老师先通过,并且“老师好”的问候此起彼伏;晚辈不得在长辈面前吸烟、喝酒,凡是有长辈的地方,不得高声喧哗,更不能讲脏话。维族人非常爱惜食物,他们吃过的碗盘一定干干净净,羊骨头都是看不到一丝丝肉星,即便是看到地上掉下的粮食也要放到不被踩到的地方,给小动物吃不浪费粮食;维族人特别喜欢花花草草,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家家户户都种满了各种花草植物,连房屋的装修都要有许多的花朵植物装饰……

与维族孩子的亲密相处,使我们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深厚,同时我们也相互了解了很多过去所不知道的习俗和习惯,我们已经成为不可分开的亲人